报告题目:Itinerant
Ferromagnetism and Stoner criterion
报告人:叶君(SF01)
报告简介:物质磁性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。对物质磁性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,标志性的工作是居里(Curie)定律的发现和外斯(Weiss)分子场理论的提出。1928年,海森堡提出近邻原子之间的直接交换相互作用,指出了外斯分子场的本质,从量子力学角度揭示了自发磁化。海森堡模型中参与交换作用的电子是局域在原子附近的,故称其为局域电子模型。对于磁性绝缘体化合物,局域电子模型取得了相当的成功。然而对于磁性金属,由于3d电子的共有化运动,原子磁矩概念已经不太适用,而应当采用集体电子模式的能带理论来处理。 1929年,Bloch采用Hartree-Fock近似的方法讨论了电子气的铁磁性;继之,Wigner指出电子关联的重要性;在此基础上,Stoner、Slater和Mott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,从而系统建立了基于能带理论的铁磁性巡游电子模型。该模型把铁磁性的产生归因于巡游电子间的相互作用,揭示了非局域电子对铁磁性的重要作用。本次报告将介绍巡游铁磁性的基本理论,特别是巡游铁磁性理论中判断铁磁自发磁化的Stoner判据。在此基础上,举例介绍了传统3d过渡金属中的巡游铁磁性,以及不含过渡金属元素的纯C材料巡游铁磁性,最后简要介绍了超冷原子费米气体中的巡游铁磁性,以期加深大家对巡游铁磁性的理解。
|